培育好作風 樹立“好樣子”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05月08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人們常說,共產(chǎn)黨員要有“好樣子”。這里的“好樣子”,就是指形象;決定形象如何的,是作風;決定作風的,則是黨性。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黨中央明確要求,“引導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擁護”,為黨員干部培育好作風、樹立“好樣子”指明了路徑和方向。
為什么要有好作風、“好樣子”?因為它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fā)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這個關鍵。
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體現(xiàn)在黨性之中。正因如此,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我們就要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中央八項規(guī)定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guī)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wèi)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fā)表、厲行勤儉節(jié)約等八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每一項都直擊群眾最痛恨、反映最強烈的“四風”問題,每一項都飽含著民心向背、黨和國家事業(yè)興衰成敗的大邏輯,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底氣和決心。
除弊興利、激濁揚清,好作風、“好樣子”從哪里來?答案就在加強黨性修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共產(chǎn)黨人無論是想問題、搞研究,還是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而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這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黨性原則”。只有黨性堅強,才能作風過硬、紀律嚴明。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駐上海,寧可露宿街頭,絕不入戶擾民;大慶石油會戰(zhàn)初期,王進喜寧可餓著肚子也不吃井隊的飯菜,并立下“公家東西一分也不能沾”的家規(guī);焦裕祿發(fā)現(xiàn)兒子利用特殊身份“看白戲”,立即到劇場認錯、補票……堅強的黨性,是中國共產(chǎn)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保證。加強黨性修養(yǎng),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終身必修課。
強調“終身必修”,是因為干部的黨性修養(yǎng)不會隨著黨齡的增長、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必須始終強化黨性教育。中央八項規(guī)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xù)向好。然而,“四風”問題樹倒根存,高壓之下頂風違紀行為仍有發(fā)生。比如,有的利用過節(jié)之機打著人情往來的幌子大肆收受禮品禮金;有的心懷僥幸以隱蔽手段違規(guī)接受宴請、旅游安排;有的不知收斂啃食公款;等等。以上種種,歸根到底是一些干部不注重黨性修養(yǎng),紀律意識淡薄,損害黨群關系,敗壞黨的形象,教訓極為深刻。
作風的堤壩,需要培土加固;堅強的黨性,必須常修常煉。只有在思想政治上筑牢根基,才能在行動上保持“時刻在狀態(tài)”。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黨員干部只有持之以恒加強黨性修養(yǎng),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將“鐵規(guī)矩”內(nèi)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才能以風清氣正的“好樣子”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范嘉欣)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全來龍